当前位置:首页>南通印象>正文

海门:打造 人才雁阵 新高地 书写产才融合新篇章

时间:2025-05-19作者:南通新闻网阅读:5分类:南通印象

  【创新驱动发展新实践】在长三角北翼,南通市海门区正以"东洲英才"计划为引擎,构建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。最新出台的《"东洲英才"引进计划实施办法》通过政策升级、机制创新、服务优化三维度突破,打造人才生态"强磁场"。数据显示,该区连续4年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数领跑南通,127家领军人才企业中涌现28家省级专精特新"小巨人",交出了产才融合的亮眼答卷。

  一、政策迭代升级 构建产才共荣生态圈

  "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人才是关键变量。"海门区委书记沈旭东坦言。新政聚焦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八大硬科技领域,推出"拨投联动"创新模式:对早期项目给予30万元无偿资助,配套最高500万元股权跟投,设立全国首创的"种子计划"培育5-10年潜力项目。更突破性地建立"无期限等待"机制,对暂未达标项目保留政策兑现资格,彰显培育"耐心资本"的诚意。

  二、产才深度融合 催生创新裂变效应

20.png

  在半导体装备领域,90后博士后岳远贺领军的远景智能装备公司,依托政府300万元创业资助,三年内建成晶圆涂胶设备研发平台,与中科院过程所等顶尖机构达成合作。类似案例在海门比比皆是:武汉大学海门集成电路研究中心落地仅一年,已孵化3个项目,其EDA工具研发成果登上CCF-A类期刊;归国博士杨士英的太空蓝莓项目,在政府专班24小时内解决场地难题后,成功突破南半球作物本土化种植技术。

  三、精准引育体系 打造人才成长闭环

  海门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:前端设立北京、上海等地3个"东洲人才驿站",举办"东洲智行"巡回引才活动,去年引进39个领军项目;中端与海门中专共建微电子"封测班",定制实训课程,年输送技能人才250名;后端建设謇公湖科教城等创新平台,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已培养415名专业人才。这种"引育用留"生态闭环,使该区高企转化率达26.6%,去年工业开票销售突破2000亿元。

  四、硬核服务赋能 缔造创新热带雨林

  海门的服务创新不止于政策:为远景智能配备"创业导师+金融顾问+法律管家"专属团队;为武汉大学研究中心搭建"研发-中试-量产"快速通道;在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推行"揭榜挂帅"机制。柔性化服务理念催生创新裂变,全区累计获省级以上创新奖项4项,28家"小巨人"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8.7%。

  随着人才政策"4.0版"实施,海门正以"如鸟归林"的生态优势,构筑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。2024年,该区招商引资考评蝉联南通首位,高质量发展考核跻身全省优秀行列,为新时代县域人才战略提供了鲜活样本。